發展方向

人文科教學理念

  • 加強國民教育:增潤中華文化、國家歷史、國家地理及國家發展元素,從小培養學生傳承中華傳統美德,加強他們的文化自信及建立國民身份認同,以落實愛國主義教育;
  • 持續推動價值觀教育:於每個年級的學習主題融入相關的價值觀和態度,同時保留及優化有關性教育、媒體和資訊素養、可持續發展教育等學習元素,並增潤理財教育相關內容,以立德樹人為目標,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,達致全人發展;以及
  •  以學生學習為中心:課程內容著重不同年級之間的銜接,主題以螺旋式設計,按年級的遞進編排生活化的學習主題,逐漸深化學習內容,配合學生的身心發展、能力、興趣和需要,以銜接初中和高中人文科目的學習。

專題研習

一至六年級的專題設計包含各級學科課題、創意活動、電子學習及全方位學習。老師指導同學透過自主學習、電子學習及戶外學習等不同途徑,完成配合課程內容的專題研習。本年度專題以不同階段和形式的評估,讓學生能於不同階段審視學習成效。讓學生綜合及應用相關科學知識與技能,以實踐所學。

全方位學習日

本校透過全方位學習及人文科安排與課程配合的參觀活動,能提供課室以外的學習經歷,加入電子學習元素,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學習,使學生的學習經驗變得更豐富,拉闊學習空間,引證課堂所學。

資優十三招

創意思維對於科學發展極為重要。本校相信學生若沒有前瞻性的思考,難以應對21世紀的挑戰,因此我們重視「資優十三招」的推展,訓練學生的思維模式,應對急速變化的社會。老師可就課題需要,利用思維模式讓學生擴展思考、歸納及總結概念。每級均有兩項重點發展的思維策略。

年級

思維模式

一年級

特徵列舉、比較異同

二年級

樹狀分類、比較異同

三年級

循環改變、延伸影響

四年級

兩面思考、全面因素

五年級

推測後果、另類方法

六年級

全面因素、多方觀點





 

 


 

十架傳真機

為提升學生對時事資訊的敏銳度,本校鼓勵四至六年級的同學於午膳時間作廣播,報導近期有關中國與香港的新聞,讓學生認識時事,關心社會,並提升全校學生的時事觸角及分析時事的能力。 

時事欄  

為鼓勵學生多關心時事,讓學生能對時事新聞作出回應,以及提供渠道讓學生多接觸時事資訊。人文科於壁報板中加入時事欄,科任老師一年四次更換時事欄,並張貼時事或新聞材料,於課堂與學生討論時事,科任亦會在時事下方張貼有關問題,學生提交答案予科任後,若為正確答案,可在十架之星獎勵計劃蓋一個印,以示鼓勵。

教師專業發展

本校人文科共同備課時段設於課時內,以讓教師可以交流教學經驗給心得,內容包括提升課堂教學技巧、教學設計及專題研習日、科研日之安排等。為了讓教師的教學有一定的模式及水平,所有課堂均設有教學框架,以提升教師的專業發展。